一院一品

邮轮游艇学院|锚定“四维”助学风 精心“育苗”树品牌

时间:2025-11-18来源: 点击量:

邮轮游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“一院一品”建设号召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加强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建设,打造校园文化品牌,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青年,为学风建设注入鲜活功能。

邮轮游艇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工作根本,本着服务青年成长、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,坚持“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”的学风,创新“党建引领+组织赋能+文化浸润+实践锤炼”的育人模式,通过思想铸魂、组织强基、文化赋能、实践建功四维发力,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、校地协同与育人实效双向赋能。

一是党建领航强根基,政治引领筑信仰。邮轮游艇学院紧扣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根本任务,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,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团员青年培养全过程。通过“三会两制一课”主题团日活动、理论宣讲、“青年大学习”等多元载体,分层分类开展思想引领;建立年度团员民主评议机制,通过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,激发团员争先创优内生动力,凝聚团组织向心力。累计培育山东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学生4名、优秀指导老师4名;学院团总支获评潍坊市五四红团总支,“星愿”志愿服务队2023年荣获潍坊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、2024年团总支“星愿”志愿宣讲团入选团中央2024年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宣讲团、荣获山东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,思想引领工作获省级及以上认可。

二是组织赋能激活力,班会协同促规范。坚持“以生为本,自主自治,协同共进”工作思路,全面夯实班级与学院学生会联动建设基础。推行一体化制度,明确学生会干事与班委会分工协同,实行“计划同定、活动同办、工作共商、难题共研”的“四同”工作模式,保障学院集体高效运转;完善学生干部“选拔-培养-考核”全链条体系,通过述职评议、专项培训、“青马工程”培养等方式,打造政治素质硬、理论水平高、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;严格落实班级与学院学生会规范,按时完成学生会纳新、骨干换届、校园活动策划实施、等重点工作,助力营造自主管理、互助共进的学院氛围。

三是文化育人润无声,素养提升显成效。围绕学风建设核心目标,以文化活动为重要载体,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,赋能学生全面发展。2019年创办学院专属刊物《于无声处》,刊发师生优秀文学作品,营造浓厚校园文学艺术氛围;24、25年邮轮游艇学院分别承办潍坊市首届、第二届大学生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,让非遗文化扎根校园,营造出“人人懂非遗,人人爱非遗”的文化氛围;搭建校内外赛事参与平台,鼓励学生在体育竞技、文化诵读、创新创业等领域锤炼本领。学生累计斩获省级及以上体育赛事奖项10余项,其中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冠军1项、亚军3项、第四名1项,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优秀奖2项;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《邮轮妆造》项目获校级二等奖,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实现双向提升。学院坚持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,深耕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创效,突出创新创业竞赛的育人功能。

四是实践育人担使命,校地联动拓格局。构建“行走的课堂”,打造全方位、多层次实践育人体系。组建“星愿”社会实践团队,先后赴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、临沂市蒙阴县北太平村开展调研实践,入选强省建设观察团与全国大学生“沂蒙精神”志愿宣讲团;深化校地协同合作,与万春园社区、滨海区旅游度假区等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,打造“Young·担当-双向赋能,助力乡村振兴”实践品牌。自2018年以来,在潍坊市、临沂市、昌邑市等多地建立实践基地,累计组织近1000名师生参与“返家乡”等社会实践活动,总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,惠及群众5000余人;“星愿”志愿服务队获评山东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,形成校地优势互补、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。

邮轮游艇学院 “党建引领 + 组织赋能 + 文化浸润 + 实践锤炼” 的四维育人模式品牌化实践开展以来成效显著,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、校地协同与育人实效双向赋能。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各类优秀个人 8 名,斩获省级及以上赛事奖项 10 余项,“星愿” 志愿服务队等多个集体获省级及以上荣誉认定;近 1000 名师生参与社会实践,总服务时长超 10000 小时,惠及群众 5000 余人,形成 “思想引领扎实、组织建设规范、文化育人见效、实践建功有力” 的良好局面。学院将持续深化四维育人体系,优化校地协同机制,致力于打造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四维学院育人典型范例。